於1984年,WWF開創本地環境教育的先河,將大自然化成學習空間。時至今日,我們的旗艦項目「One Planet」學校教育計劃於本會在全港各處的教育中心舉行,為參加者創造實踐體驗,孕育未來保育力量。項目的學習內容與校本課程緊扣, 讓環境教育更貼近莘莘學子的生活。
我們與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UWC)的長期合作,正正展現對環境教育的堅定承諾。該校每年舉辦名為「保育與科技實踐」的可持續發展專題學習周,結合實地保育行動與本地生態教育,讓學生透過親身活動,從實踐中學習積極守護環境。我們與香港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UWC)的長期合作,正正展現對環境教育的堅定承諾。該校每年舉辦名為「保育與科技實踐」的可持續發展專題學習周,結合實地保育行動與本地生態教育,讓學生透過親身活動,從實踐中學習積極守護環境。
我們參與計劃的初衷,源於UWC的核心使命—和平與可持續發展。學校的「保育行動」課程着重教導學生環境公義及可持續資源利用,我們安排學生到海下灣海岸公園及米埔自然保護區等重要保育地點實地學習。這種合作不僅豐富課堂知識,更可培養學生積極參與保育,裝備他們成為未來的環境領袖。
計劃旨在提升學生的環境意識、培養實用保育技能,更深入認識本地海岸及濕地生態系統所面臨的威脅。我們希望透過在米埔及海下灣實地考察,提升學生的環保意識;在參與水質測試、珊瑚觀察及瀕危物種監測等生態調查及數據收集過程中,學生能夠培養科學探究能力;並參與元洲仔海岸清潔、米埔清除福壽螺等活動,從中學習團隊合作精神。計劃成功將環保理念轉化為實際行動,賦予學生責任感及能力成為環保公民,同時發展他們的領導力及對可持續發展的使命。
於我所見,計劃的沉浸式學習體驗顯著加深了學生的環保意識。海岸清潔、生態調查及生境修復等實踐活動,讓他們掌握實用科學技能。他們親眼看到保護區與受污染地區的強烈對比時,更切實地感受到環境問題的嚴重程度及迫切性。
我們觀察到學生的態度及行為亦有積極的轉變。許多學生從被動認知變得更主動參與,並因為自己身體力行帶來改變而感到鼓舞。他們與大自然建立更深刻的連結,對野生動物更有同理心。最重要的是,學生們更關注自身對環境的影響,更主動參與保育行動。
我們一直透過國際文憑(IB)課程的環境系統與社會科,將環境教育深度融入校內學習。我們期待未來將可持續發展及城市規劃相關課題引入其他科目,特別是探討香港如何以濕地保育等實際例子,平衡都市發展與生態保育。學生將有機會涉獵蠔殼圍、三寶樹及南生圍等擬議的濕地保育公園的案例,這些都是學習實地研究調查及政策分析的寶貴機會。
至於與WWF的合作,我們期待合力籌劃有關可持續城市規劃與保育及探討新田科技城發展的項目。透過工作坊、實地考察及實踐式學習,學生有機會研究城市發展的議題,並思考平衡人類需要以及顧及環保的方案。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具知識、洞察力的未來公民,為社會倡議可持續發展。
培育未來保育力量: UWC 學生在米埔自然保護區清除福壽螺,實地體驗保育工作
學生認識海下灣奇妙的海洋生物多樣性
計劃結合培訓工作坊及實地考察,讓學生透過多元方式掌握理論知識及實際保育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