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進科技 守護米埔野生生物

WWF-Hong Kong
Font size:
A
A
A

試想像,在米埔自然保護區蒼翠的濕地漫步,看不見的大大小小野生生物其實就在附近。研究及監察米埔神出鬼沒的生物(如歐亞水獺及其他多種哺乳類動物)向來不易,隨着WWF啟動「智慧濕地2.0」項目,米埔野生生物監測工作展開了新一頁。

為期兩年的項目,得到鄉郊保育辦公室的鄉郊保育資助計劃支持,目標是保育米埔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並利用尖端科技提升管理效率,改進野生生物的監測工作。延續「智慧濕地 1.0」的成功,「智慧濕地 2.0」包含不同的創新科技解決方案,應對管理偏遠濕地的挑戰,為保育工作樹立新標準。

項目於2024年7月展開,希望可以利用太陽能供電的紅外線相機及人工智能哺乳動物識別系統,在減少人為干預下收集重要數據、優化野生生物監測工作,同時顯著提高數據收集及分析效率。

項目不僅為了提升保護區的管理,亦旨在驗證利用智能技術加強偏遠地區保育工作的概念。我們希望「智慧濕地2.0」能建立更有效追蹤瀕危物種的系統,惠及米埔以至本港及更廣泛地區的濕地。

培養公眾意識亦是項目的關鍵一環。WWF希望藉介紹香港郊野隱秘的野生生物,喚起大眾對濕地保育的重視,為濕地生態系統爭取更廣大支持、為野生生物及棲息地締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目前為止團隊的努力獲得不錯的回報:其中一部新近設置的紅外線相機成功拍攝到一隻歐亞水獺,人工智能系統的物種識別功能亦能成功辨認影片中的物種為歐亞水獺。目前團隊正努力進行測試,期望提升AI 識別的準確度。

隨着「智能濕地2.0」項目推進,我們會持續努力改進監測及管理濕地的方式,融合創新科技與保育工作,為後代保護珍貴的大自然。

WWF-Hong Kong

WWF-Hong Kong

以太陽能紅外線相機收集關鍵數據,減少對野生動物的干擾

WWF-Hong Kong

「智慧濕地 2.0 」項目旨在建立有效監測瀕危物種的系統,提升收集種群出沒及行為習性等數據

其中一部新近設置的紅外線相機成功拍攝到一隻歐亞水獺,人工智能系統的物種識別功能亦成功辨認影片中的歐亞水獺

立即分享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