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F與聯合國大學駐澳門研究所(UNU Macau)正式締結合作,攜手推動創新數碼科技應用,革新環保工作,為提升保育成效邁出重要一步。雙方於2025年7月2日簽署合作備忘錄,致力建立合作框架,運用尖端技術,應對日益嚴峻的生態挑戰。
此項策略合作結合WWF深厚的保育專長與UNU Macau的先進數碼技術研究實力,重點涵蓋人工智能(AI)應用、政策創新及知識交流三大核心範疇。
在AI應用方面,雙方將展開不同聯合研究項目,為濕地及海洋監測、生物多樣性保育及訪客管理系統部署AI解決方案。於政策創新方面,合作重點包括開發高效工具打擊野生生物罪行,並推動「健康一體」(One Health)策略,以應對全球健康挑戰。至於知識交流層面,雙方將共同建構AI驅動技術的能力,以進行野生生物監測及預測,從而預測及預防人畜共患疾病爆發的風險。
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以「AI造福自然:成就綠色轉型夥伴關係」為主題,於聯合國大學駐澳門研究所舉行,雙方領袖在儀式上分享對此次合作的願景,並展示AI於自然保育領域的實際應用,包括米埔自然保護區的智慧保育措施。來自國際結算銀行創新中心、畢馬威、源訊、聯合國大學駐澳門研究所及WWF香港分會的各界嘉賓聚首一堂,在討論環節分享如何利用AI促進跨界別協作,並探討倫理考量及未來機遇。
WWF行政總裁黃碧茵表示:「數碼科技展現非凡潛力,尤其在物種保育及打擊非法野生生物貿易方面。近年我們成功運用物聯網及AI部署不同智慧方案,加強濕地及海洋保育工作,並開創打擊野生動物罪行的新方法。」
聯合國大學駐澳門研究所所長黃京波博士表示,研究所致力推動數碼技術研究、培訓及教育,並強調全球夥伴通力合作的重要性,以應對各種挑戰,尤其全球南方國家。
根據合作備忘錄,雙方將透過協作研究項目、研討會、工作坊及會議等形式積極合作,展現先進技術在增強生態系統監測及管理方面的應用潛力,促進更豐碩的保育成果。
WWF與聯合國大學駐澳門研究所的合作意義深遠,超越科技應用的層面。香港與澳門同為成熟、持續發展的城市,處於科技與環境挑戰的交匯點,具備獨特優勢展示智能科技方案如何革新保育工作。雙方協作不僅有助應對本地及區域環境挑戰,亦向世界展示創新工具如何幫助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及氣候變化。
雙方代表於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上合影。(由左至右)WWF 瀕危物種保護主管Brian V. Gonzales、 WWF行政總裁黃碧茵、聯合國大學駐澳門研究所所長黃京波博士及聯合國大學駐澳門研究所研究主管Dr. Serge Stinckwich
WWF行政總裁黃碧茵與聯合國大學駐澳門研究所所長黃京波博士於儀式上簽署合作備忘錄
於簽署活動中,雙方代表及來自各界的專家交流經驗,分享如何運用科技造福自然世界,並討論AI的應用於自然界的巨大潛力
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於澳門舉行,以「AI造福自然:成就綠色轉型夥伴關係」為主題,吸引各界專家與持份者出席見證
WWF濕地生境經理蔡詠嶠講解如何運用智能科技提升米埔自然保護區的生境健康。
在討論環節中,WWF濕地研究經理柯嘉敏博士(左)分享AI幫助偵測歐亞水獺的經驗,以及這項技術如何促進水獺研究、監測工作及棲息地保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