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及行政總裁的話

WWF-Hong Kong
Font size:
A
A
A

過去四十多年來,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一直站在保育工作的最前線,致力應對本港陸地、海洋及空氣的環境挑戰。一如以往,我們於本年度繼續實踐保育自然、改善人類福祉及令環境生生不息的使命,並藉以下工作取得新的成就。

我們於11月迎來米埔基礎設施升級項目落成的一週年紀念。全新的斯科特訪客中心已成為濕地保育、研究、教育和社區參與的重要樞紐。經過提升的設施大力加強我們的濕地培訓計劃,從而幫助本地和區域專業知識獲得發展。

我們於11月迎來米埔基礎設施升級項目落成的一週年紀念。全新的斯科特訪客中心已成為濕地保育、研究、教育和社區參與的重要樞紐。經過提升的設施大力加強我們的濕地培訓計劃,從而幫助本地和區域專業知識獲得發展。a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為基礎,我們積極向本地以至大灣區持份者推廣濕地的生態價值。我們亦特別聚焦北部都會區的發展項目,期望 NbS 得到落實及應用。我們的協作策略凝聚不同持份者,例如香港園境師學會及香港建築師學會,共同開發創新和實際的解決方案,務求惠及米埔及其周邊社區,並重申我們對保育濕地及本地生物多樣性的長遠承諾。

在海洋方面,我們透過 NbS 專注修復生態系統,特別聚焦於珊瑚群落和海草床的修復――這些都是維持海洋生態系统平衡的關鍵部分。我們在大嶼山南部生物多樣性豐沛的水口沙坪,加強了社區參與元素,並實施創新的遊客與生境管理方案,並計劃將這些方案不久後擴展至其他重要的海洋保護區。

儘管今年我們付出諸多努力,但在實現全球協議於 2030 年前讓自然復甦方面,進展仍然有待改進。我們最新的《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過往短短 50 年間(1970-2020),監測數據顯示全球的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平均銳減 73%。所以,未來五年將需要前所未有的集體行動,攜手應對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危機。

扭轉生物多樣性損失,必須實施系統性變革。本會將繼續擔當保育與發展之間的橋樑,推動持份者實踐創新而實際的保育行動。我們呼籲社會各界與我們攜手合作,履行重要使命,為下一代守護可持續的自然環境。

立即分享本頁